CAN Omega 1.1版本开发笔记(三)——1.1版本软件新特性
CAN_OMEGA:https://github.com/zjlywjh001/CAN_OMEGA
CAN_Omega_Tools:https://github.com/zjlywjh001/CAN_OMEGA_Tools
距离上次发文章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一个多月里面除了完成CTF Rank的大部分工作之外,到今天为止又完成了CAN Omega 1.1版本的软硬件功能相对1.1版本的升级。
1.1版本的软件相对于之前版本除了修复诸多bug之外,以下一些新特性是结合在10月25日的Hackpwn汽车破解冬季场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需求进行功能性的改进。
在CAN Omega 1.1版本开发笔记(一)文章中提到硬件上面只有小改动,就是对于120欧姆端电阻增加了一个模拟开关,使得软件上可以控制120欧姆电阻的接入。相应的,在最新版本的软件中,也加入了相应的UI界面:
在CAN界面中,已经可以选择120欧姆端电阻到底是接入还是开路状态。
本次更新内容大致如下:
1. 显著提高了UI界面的响应效率,特别是大量数据包收发的性能。
2. 增加120欧姆端电阻选择功能
3.增加了保存日志的功能,界面上显示的日志可以保存成csv格式的文件了。
4. 增加离线日志diff分析/在线重放的功能
这个功能可以对保存的Log文件进行离线重新演示,即Payload Player,可以按照指定速度进行重新diff演示,方便研究者对数据包进行离线分析。其中Send to CAN功能可以在分析演示的同时将数据包发送到总线上,也即“在线重放”的功能。
以上4个大改动是这次的主要更新内容,另外,工具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如下:
接下来CAN Omega的改进将主要着眼于Diff算法的改进,目前算法只能根据ID来分类数据包进行diff,下一步打算实现一个自动分类算法,根据数据包特征进行分类差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ID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辅助分析的精度。
最后总结一下在我建立博客第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毕业前想要完成的事情:
1.Jarvis OJ项目的建立以及重构
2.CAN Omega项目的启动
3.给自己建一个正儿八经的博客
4.CTF Rank网站的建设
5.在CAN Omega项目基础上用数据科学和AI方法建立更有效的分析引擎以及1.1版本硬件开发。
6.给自己找个女朋友
看来前面的都完成了,就差最后一个了。